呼唤乡村乡绅文化归来,用文化撑起中国乡村的脊梁。

02/05/2016 15:27:30      点击:

本篇文章,是白河子综合了网络关于乡绅文化的探讨,尤其是后面的《中国青年报》的系列报道,真正的揭示了乡村文化突困的方向。
 

我们对乡村管理的腐败以及乡村教育的不满,根源在于乡村赖以生存的的宗族文化传统和乡情信仰,经过文化大革命的冲击,改革开放功利化思潮的影响,已经被完全破坏掉。

 

在构林人微信群里,笔者抛出了故乡印象的话题。群友们的意见集中在,对农村村干部及管理的不满,对教育基础设施的不满,对学校班级人数太多的不满。大家普遍认为,学校应该成为构林最漂亮的地方。最好的设施,优先满足学生的需求,因为他们是构林的未来。

 

当野蛮和类似黑社会的管理在地方盛行时,究根结底是道德文化的沦丧。关于法制,法律界流行一句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面前,法律不等。”

 

由于血缘关系的因素,乡绅文化有利于乡村的未来发展。而目前所谓的地方行政长官,无非是捞一些政治资本后就走人。干的都是急功近利的事,留下的都是所谓的“历史遗留问题”。


以下部分为引用:
 

几千年来,中国总有一些野心家打着奉天为民旗号,争夺天下,导致战乱,民不聊生。但是,中国几千年能够顺利延续,其中,乡绅文化是个重要原因。无论怎么战乱,以乡绅为主体的那部分当时的精英,他们始终勉力维持着各自所在地区的生态。中国几千年的社会文化,基本以乡村文化为主题;乡村文化基本以乡绅文化为先进文化的代表。

 

      当乡绅文化被彻底批倒批臭以后,中国的文化就彻底被官府垄断了,中国的政治生态与文化生态终于堕落到了一个表面最强大、实际最脆弱的境地。新地主既然是与权力勾结所致,那么,缺乏文化底蕴的他们,仅仅是一群暴发户,他们对乡村生态非但没有任何有益的建设,反倒是无尽的破坏与摧残。

 

费孝通先生说拥有权力和财富、植根于土地的乡绅阶层连接了以家庭为单位的社会成员与国家同时充当了乡村的治理者,我想,当一个法治不是很健全以致缺少公平公正的社会,乡绅式的管理是能够起到很好的补充的。

 

《白鹿原》中的白嘉轩。学好很难,学坏简单,一个社会只有当道德高尚者占据权势的高位,才能正确指引全民趋善,这是一个艰难而缓慢的过程;反之,当无耻者掌控了话语权,社会就只能世风日下了,而这个过程就像股票的暴跌,简直是一跌而不可收拾。

 

以下文章,出自2014年的《中国青年报》,特此申明。

 

 在第十四届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华远任志强、万通冯仑、万盟王巍等商界大佬们围炉漫谈乡愁,呼吁恢复“乡绅制度”,认为,“有乡绅就留得住乡愁,没有乡绅就留不住乡愁,没有乡愁。”作为一个企业论坛,“乡绅”话题得以被关注,也足见其近年来的影响力了。

 “乡绅”,在国家政权对基层乡村社会控制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充当了政府与乡民之间联系的重要中间角色,兼顾政府和地方利益,就地方事务为政府官员出谋划策,为维系地方乡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学者熊培云在《一个村庄的中国》中认为,乡绅这个群体在中国传统社会,是体制内权力与中国社会基层的“连接器”、“缓冲带”;梁漱溟说,近代中国历史,就是一部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对乡村的破坏史。而乡村的破坏史,也是一部“乡党消亡史”。

社会学家费孝通在《乡土中国》提出了著名的中国社会“双轨政治理论”:“一方面是自上而下的皇权,另一方面是自下而上的绅权和族权,二者平行运作,互相作用,形成了‘皇帝无为而天下治’的乡村治理模式,塑造出一个形象而又独特的描述传统中国政治运作逻辑的‘双轨政治’模型。”

美国家族史专家古德也在其《家庭》书中说:“在中华帝国统治下,行政机构的管理还没有渗透到乡村一级,而宗族特有的势力却维护着乡村的安定和秩序。”吴理财在《民主化与中国乡村社会转型》文中认为:“在中国,三代之始,虽无地方自治之名,然确有地方‘自治’之实。自隋朝中叶以降,直到请代,国家实行郡县制,政权仅止于州县。那时,乡绅阶层成为乡村社会的主导性力量,乡村公共事物主要由绅士出面组织,从而在客观上造就了乡村社会一定的自治空间。但是,与其说那时是乡村自治,还不如说是‘乡村绅治’。”

秦晖则将传统乡村社会概述为:“国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传统中华帝国的乡村基础控制》)

目前,随着国民整体乡土意识和文化发掘的自觉,农业生态理念的推广、有机农业的发展,新农村建设,农村信息化等,也显露出一些良好的端倪和态势,如乡村宗族意识和传统礼俗的复兴,大企业资本如联想、网易等投资现代农业,都市白领下乡涉足家庭农场,先富能人返乡治村,大学生回乡创业等等。随之产生的便是知识信息以及知识分子在农村的集聚。

这些在农村集聚,从事农业的“知识分子农民”,逐渐转变成以农业为职业的“农民知识分子”,“一定程度上已经变成农村里的意见领袖,变成农村公共事务的发言者、论坛的主持者。这才是我们期待的——要恢复农村的活力,要重建农村的知识阶层。”(钟永丰《重建农村的知识阶层》wen.org.cn

这些农村的知识分子群体,成为新乡绅阶层生成的主要基础,同时也是新乡绅阶层的主要构成。

当然,除了知识能力之外,还应该有其他方面的条件,如“拥有一定财富或者创业能力的,乐善好施的,在当地具有一定威望的”等。(参见宋青宜《中国未来的脊梁:新乡绅》)

 

中国新乡绅应该是怎样的?

知名的旅日华人宋青宜女士在她的文章《中国需要新乡绅阶层》提出自己的看法:

社会主义农村的“红乡绅”,主要由以下几部分人组成。

一、乡镇党政部门与村委会里有政治资本的党政干部及其亲属;有功勋荣誉、海外关系、上层社会关系等社会资本的乡村退休官员、复退军人、知名人士、乡镇村民及其家属等一批有社会影响的人物;受过专业训练立志回乡发展,有文化资本、独到眼光和较高技能的知识分子和专业人才;执行改革开放政策后,乡村首先富裕起来的有经济资本的乡镇民营企业家,外出经商、创业、务工致富的返乡农民等。

她把当代的乡绅称为新乡绅,这样便于和历史上的旧乡绅加以区别;同时她所谓的新乡绅,主要是指受过良好教育的,通过诸如政府及社会支持等而获得一定资本的或者具有创业能力的,乐善好施的,经过一定时间努力得到了村民的信任进而具有话语权的回乡人士。

所谓受过良好教育,是指上过大学。这些人拥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善于学习,善于接受新事物和研究新问题,视野广阔,富有理想,勇于创新。同时,他们崇尚人文精神,热爱中华传统文化,讲道德,讲诚信,有爱心,有智慧;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发展,追求天人合一。

所谓拥有一定资本或创业能力,是指这些决心在农村干一番事业的人,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扶植,获得了一定的创业经费或银行无息、低息贷款,或者有其他投资者的加盟,总之,他们已经具备了在乡村创办经济实体的能力。在资本、技术和市场对接上,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条件。

所谓乐善好施,是指他们是“自我价值的追求者和实现者”。他们在精神上有较高的需求。所以,他们应该是农村致富的带头人。他们认为“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他们是公益事业的热心人,筑路、修桥、建水库等,都少不了他们的慷慨解囊。

所谓有话语权,是指他们和乡亲们一条心,他们通过自己的点点滴滴的努力,或者说他们凭着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获得了乡亲们的尊敬和爱戴。他们能够坚持正义并主持公道。因此,他们在乡亲们中具有较高的威望,是值得信赖的人。

总之,新乡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他们和村里的村党支部、村委会,以及村代会,并不存在什么矛盾。也许,他们中有不少人本身就是其中的成员,比如,他可以是村党支部支书、村委会主任,或者村民代表。

 

大学生应该是新乡绅中的重要一员

 

政府特别扶持和培育下的新乡绅阶层,就是中国农村的“中产阶级”。他们在不断扩大的经营活动中,需要实现大量的物质采购;他们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也会有较高的消费发生。他们大多是80后的新生代返乡大学生,他们不会向父辈那样过着十分俭朴的生活,他们具有较强的现代消费主张,他们和城市里同龄人的消费没有多少差别,甚至超过城里人。因为他们具有相当的消费能力。8亿农民中,如果新乡绅能占到1%,那就有800万新乡绅。那可是一支庞大的消费大军。同时,由于新乡绅的经济体,吸纳了当地大量的农民加盟,所以,这批农民也跟着富裕起来,他们的消费欲望和能力也是不可小觑的。

可见,农村“中产阶级”—新乡绅的培育,对于农村经济的拉动具有重要的作用。当然这种作用对于整个国家的经济来说,也就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新乡绅们的机遇与困难

 在新型城镇化和新国五条的政策引导下,一种以产业为导向的乡村开发模式成为大势所趋。但是,大部分乡村地区并没有发展制造业的区位优势或者产业基础,只能从农业和泛旅游业入手。如此,新型的综合型农业和休闲旅游势必成为撬动区域开发的杠杆。

 

都市精英的返乡给乡村带来了各种急需的资源和资金。而这其中,最具价值的仍然是他们的见识。这些见识为乡村发展提供了更多难得的可能性。摒弃了过多的功利性,新乡绅们正在造福乡梓。

 

但是,对于普通的新乡绅而言,他们依然面临了一系列的困境:

1、乡村金融衰败,导致资本投资缺乏活力,乡村建设周期长,区域营销不给力。

2、乡村文化僵化,具体体现在新乡绅在乡村融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摩擦力。

3、土地产权不规范,村集体所有制和村干部代理模式增加了土地租赁的协商难度。

4、乡村发展模式惯性强,急功近利的依靠农药化肥增加量产的粗放式农业发展思路中毒深,而且已经造成了更胜于工业的面源污染。但是,想要短期内改变这种短视的趋势还很难。

以上这些问题都是新乡绅在乡村建设中可能会面对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仅靠乡村的力量还不够。而城市反哺乡村除了在人才上还应在金融、政策、文化影响上加以倾斜。

 

  本文整合自

  文孟君《乡村的新乡绅阶层》

  宋青宜《中国需要新乡绅阶层》

  凌莉萍《中国乡村的新乡绅时代》等文章。

 

如何整合乡村资源,重拾乡村自治的优良传统。我个人的想法,还是文化的影响和教育,象鲁迅所认可的一样,思想上的改变,必须以阅读来影响。

建立乡村公益书馆,建设文化活动场地。在乡村点燃起阅读的星星之火,用文化的力量,促进乡村民主化进程和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